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

三、学法指导

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—讨论法和分析—归纳法。

实验反映了化学学科的特点,是化学学习的有效途径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,边观察、边记录、边思考,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材料,得出正 确结论,强化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;通过讨论、分析、归纳得出结论,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,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 力。

学生在学习过程中,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自已和别人的长处和不足,大家互相帮助,互相鼓励,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,有所发展,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,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,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。

由于初三学生还是化学的初学者,在实验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:(1)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,(2)在实验之初,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,(3)要重 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,(4)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,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。

四、教学程序

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:创设情境,诱发新知 探究活动,探求新知 练习反馈,运用新知 交流讨论,体验成功 实践应用,巩固新知。具体过程如下

五、板书设计

课题2 分子和原子

一、物质是由分子、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

二、分子的基本性质

1、分子很小,质量小体积也小

2、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,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。

3、分子等粒子间是有间隔的,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,固体、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小。

三、分子和原子

1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。

2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,分子本身没有变化;在发生化学变化时,分子本身分解成原子,原子再重新组合变成新分子。

3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。

4、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。

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