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
(二)检查预习:
走近作者:
牛汉,原名史成汉,1923年生,山西定襄县人,蒙古族。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,是“七月”诗派的重要成员。已出版诗集《彩色的生活》、《祖国》、《爱与 歌》、《温泉》、《海上蝴蝶》及《牛汉诗选》等。牛汉在\'文革\'期间,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,写下了不少诗作。
理解词语:
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
在预习的基础上,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。
(三)整体感知:
1、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,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,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。
2、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,回答问题:
a、“我的第一本书”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?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?
b、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“第一本书”的?
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。
(四)问题研讨:
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,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,请同学解答。
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,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,以培养学生的语感。
(五)畅所欲言:
读了本文,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?
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。
(六)考考你:
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,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。
(七)拓展提高:
课文中的人物,除了“我”和“父亲”外,还有同学二黄毛、乔元贞和老师“弄不成”。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,却让人难忘。试从中人选一个,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,发挥想象,虚构一个小故事。(如《二黄毛的故事》)
五分钟后交流。
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,有所悟,能调动、激活生活体验,展开联想和想象,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。
(八)布置作业:
a、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。(必做题)
b、在你成长的过程中,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、作者、主要内容写下来,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。(选做题)
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。
(九)教学反思:
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,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,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,还是比较容易的。所以,在教学中,更应该注重 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,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,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。在“问题探究”和“畅所欲言”两个环节中,欣喜的感觉 盈满心间。真的没想到,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,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,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!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 时,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“发问”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!当问题报完,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,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,发自内心地开始 探究起来。那一刻,我在课堂中,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
本课有两点收获:
1、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“任务分析”的重要。
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、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,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,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。平时牵着学生上课,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,这种“一厢情愿”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。
2、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,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。
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,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。阅读教学中要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 直接与文本对话,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,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。现实中,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,抓住阅读权不放。这次尝试让我发觉,错的是我自 己。
但是,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,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,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。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,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!
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