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

面试试讲中的教案设计在面试备考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很多考生在面试试讲过程中犯错而失分,小编整理了一些面试方面中小学各学科试讲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。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,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,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。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面试!

(一)、说教材及教学重点、难点

《三块钱国币》是戏剧单元中的一篇独幕剧,戏剧主要通过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现实。因此,鉴赏剧本,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,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 的,冲突的性质是什么,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,从而完整地把握戏剧的情节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,人物思想性格得以突显。因此,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、难 点:1.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。2.借助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。

(二)、说教学程序

一、导入

在中国,能跨文理两域的通才并不多见。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丁西林先生,既是杰出的物理学家,又是著名的剧作家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剧本《三块钱国币》。

丁西林是少见的文理通才,以介绍作者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。

二、背景介绍

然后从解题导入背景,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剧情。

“国币”指什么?“国币”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。

《三块钱国币》写与1939年,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。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、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,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。跟随机关、工 厂、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、工人、教师、学生、百姓、难民们颠沛流离,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。军阀、奸商、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、欺凌下层人民。作者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。

三、熟悉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

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。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。不同的人物语言,反映了人物怎样不同的心理,表达了人物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,含有哪些言外之 意等,这些都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。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或朗读,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,使课堂教 学生动活泼,我觉得应该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,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,而且这样还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受到感染,从而会对戏剧情节及戏剧人物有更深 刻的了解。

四、研讨剧本,展开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

《三块钱国币》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,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、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“辩论”的活动设计,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,让他们真 正参与到辩论中来,因此,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,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弄清吴杨之间的矛盾冲突,于是把“赔”与“不赔”作为一个辩题,让学生从文本本身出发 思考、归纳、总结“赔”与“不赔”的理由,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,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。

1.戏剧的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两个人身上?

明确:吴太太 杨长雄

2.他们为什么而发生冲突?

明确:因为一只花瓶,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,吴太太要求她赔偿,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,于是他们争辩起来。 

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