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
面试试讲中的教案设计在面试备考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很多考生在面试试讲过程中犯错而失分,小编整理了一些面试方面中小学各学科试讲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。欣瑞教育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,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,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。小编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面试!
一、教学目标
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,也就是美术家间接或含蓄地表达自我的方式,通过查找资料或借助联想来熟悉一些基本的视觉表现惯例,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的“言外之意”、“弦外之音”。
学习活动分析
本课有一个“思考与交流”和一个“活动建议”,主要探讨美术家的个人语汇跟创作惯例、程式相关的问题。
“思考与交流”:除了绘画作品之外,“四君子”题材也是家具等物品的装饰母题。但它们跟个体的艺术家没有太大的关系,因而一般来说很少像绘画一样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。但这个问题本身是开放的,也不能做出绝对的结论。可以组织学生做小范围的辩论,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兴趣。
“活动建议”:分析这三幅马的形象可以先从画面的形式出发,但也有必要涉及到作者的背景。龚开的《骏骨图》抒发的是才华无以施展的痛苦。作者是南宋末年、 元代初期的人,画的题跋说:一般的马只有10片左右的肋骨,而千里马有15根肋骨,可是如果不画得这么瘦,谁能看出是千里马呢?好好的一匹千里马,却画得 瘦弱不堪,令人叹息。任仁发是元代著名的水利家,他用马的形象来比喻官吏的“廉”与“贪”。徐悲鸿是著名的现代画家,他的奔马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。在徐 悲鸿那里,马具有奔腾的气势,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在这件作品中,对角线构图加强了画面的动势。
二、教学基本思路
最好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,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画面的含义,然后举一反三,尝试寻找其他图像中类似的表现手法,最后进行总结提炼,通过相关的活动项目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。难点在于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,让学生明白画面上的形象不是单纯地描写某一物品,而是要表达某种观念,而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美术家的自我相关的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直观感受和思考、联想结合起来,较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。
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