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
四说教法、学法
教法:
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“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,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,这种劳动的成败首先取决 与师生关系的确立”在设计上我首先树立了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的思想。是否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,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,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了多少。初学 议论文的阶段所选的文章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文体特点。《谈骨气》一文,论点集中鲜明,事例论据典型,结构简单,思路清晰,是篇很好的范文。对这样的教材,要 引导学生学实、学活、学透,以激起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。而兴趣是在对新知的顿悟中萌发的,因此,在本文教学时,应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术语、概念,而应该 用各种生动有吸引力的事例,引导学生接近议论文,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。然后再因势利导,诱导出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性,寓学法指导于诱导、点拨之中,让 学生学得主动、轻松,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比较阅读和能力迁移训练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,本文教学可采用教师点拨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。
学法:
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,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。从题目推测课文内容,从探究材料和观点的关系,从而得出文章的主旨及我们学习议论 文侧重点。不仅如此,在课程进行中,课外事例的佐证,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。课外训练---材料的筛选,可以使同学们对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这一知识点又有深 一步的理解。也可设计比较阅读和模仿写作练习,以达到学生能力迁移的目的。
五、说教学设计
教学过程设计:课文导人——整体感知——重点理解——自我小结——能力迁移,以下以此为纲进行说课。
1.课文导入。
学生初学议论文,往往会有一种畏难的情绪,认为议论文深奥难学。课文导入要尽量解开学生的这种思想包袱,激发其学习议论文的兴趣。教师可从初中学生感兴趣 的一些话题人手,比如“怎样当好班干部”、“怎样学习”等等,请一些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,并引导他们简要地说明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。最后教师 可加以小结:大家所讲的内容,观点,有证明观点的材料,整理一下,其实都是简短的议论文。今天我们学习吴晗的《谈骨气》,看看作者对“骨气”这个论题提出 了什么观点,又是怎样来证明的。
2.整体感知,重点理解。
先让每个学生自己朗读课文,解决疑难的字词,再分小组思考讨论课文导入时教师提出的问题:作者对“骨气”这个论题提出了什么观点,又是怎样来证明的。这里主要是解决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: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,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典型
事例来论证观点。分三步进行:
第一步,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。可先设问:作者的观点是什么(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),并适当分析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这个观点 的正确而鲜明的态度。再设问:哪些人的事例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(文天祥、穷人、闻一多三人的事例),学生解答这些难度不大。
第二步,从整体人手感知课文后,再对重点部分进行具体剖析。让学生概括文中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,并体会其典型性。先要求用简短的语句概括三个事例,学生讨 论时重点放在看是否有体现“骨气”的词语,以培养他们准确的概括能力。(事例一:文天祥兵败被俘,高官厚禄收买不了;事例二:古时齐国一个穷人宁可饿死不 食嗟来之食;事例三: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,宁可倒下去,不愿屈服。)然后指出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很多,请学生也举一些例子。可先让学生概括出主要 事实,再进行简洁议论。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,英勇不屈,慷慨就义;钱学森不为名利所动,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毅然回国等。
提醒:点这里加小编微信(领取免费资料、获取最新资讯、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!)